中國國家行業(yè)標準 旋 轉 接 頭 JB/T8725—1998
* 來源: * 作者: admin * 發(fā)表時間: 2021-03-28 10:41:06 * 瀏覽: 373
中國國家行業(yè)標準
旋 轉 接 頭
JB/T8725—1998
旋 轉 接 頭
JB/T8725—1998
1 范圍
本標準規(guī)定了機械密封結構的旋轉頭(以下簡稱旋轉接頭)的型式、參數、識別標志、技術要求、試驗與檢驗方法等內容。
本標準適用于單向或雙向的旋轉接頭及其類似的機械密封裝置,該裝置用于由固定管道向旋轉、擺或轉動一個角度的設備及管道連續(xù)無泄漏(或在規(guī)定的的泄漏范圍內)輸送流體;其工作參數為:介質壓力0~2MPa;溫度0~200℃;轉速不大于1500r/min;旋轉接頭公稱尺寸為15~80mm;主要應用于蒸汽、過熱水、熱水、水、油等流體介質。
2 引用標準
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,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。本標準出版時,所示版本均為有效。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,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。
GB3—79 螺紋收尾、肩距、退刀槽、倒角尺寸
GB/T 1184—1996 形狀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的規(guī)定
JB/T 6374—92 機械密封用碳化硅密封環(huán) 技術條件
JB/T 7757.2—95 機械密封用O形橡膠圈
ZB J22 003—88 機械密封用硬質合金密封環(huán)毛坯
ZB J22 017—89 機械密封用碳石墨密封環(huán) 技術條件
ZB J22 022—90 機械密封用填充聚四氟乙烯和聚四氟乙烯毛坯 技術條件
3 術語
3.1 單向旋轉接頭
僅具有將流體介質引入或輸出之一功能的旋轉接頭。
3.2 雙向旋轉接頭
同時具有將流體介質進入和引出功能的旋轉接頭.
3.3 雙向內管固定式旋轉接頭
旋轉接頭外管隨所配旋轉體同角速度轉動,內管固定不轉的雙向旋轉接頭。
3.4 雙向內管旋轉式旋轉接頭
旋轉接頭的內、外管同時隨旋轉體同角速度轉動的雙向旋轉接頭。
3.5 浮動間隔環(huán)
動、靜環(huán)之間,不隨動環(huán)同步轉動(或靜止)的密封環(huán)。
3.6 旋轉接頭公稱尺寸
與轉動設備或管道連接空心軸(對于單向旋轉接頭)、外管(對于雙向旋轉接頭)的公稱尺寸。
機械工業(yè)部 1998—03—19批準 1998—07—01實施
4 結構型式、技術參數
4.1 結構型式
旋轉接頭基本結構型式有球面密封面結構和平面密封面結構,分別用和Q和P表示。
旋轉接頭結構型式及代號見表1。
表1 旋轉接頭結構型式及代號
密封型式 代號 連接、支撐、止轉結構 代號
單球面密封,彈簧內裝式結構 Q1 空心軸(外管)法蘭連接 F
球面密封,彈簧內裝式結構 Q2 止轉、支撐結構吊掛式 G
球面密封,彈簧外裝式結構 QTW 雙導桿支撐、止轉結構 SG
平面密封,彈簧波紋管組合彈性元件結構 PB 雙球面密封殼內帶有滑動軸承(圓柱環(huán))結構 Y
平面密封,殼體為有色金屬材料,彈簧內裝式結構 PY 雙向內管旋轉式結構 X
注:彈簧內裝式為常用結構,不再用代號區(qū)別表示。
4.2 技術參數
4.2.1 Q型:球面密封結構,典型結構型式見圖1、圖2和圖3,技術參見數見表2。
表2 Q型旋轉接頭技術參數
技術參數 介質壓力 MPa ≤2
溫 度 ℃ ≤200
轉 速 r/min 公稱尺寸:15~40mm ≤300
公稱尺寸:>40~80mm ≤100
公稱尺寸 mm 15、20、25、32、40、50、65、80
介 質 蒸汽、過熱水、熱水
4.2.2 PB型:平面密封、彈簧波紋管組合彈性元件結構,典型結構型式見圖4和圖5,技術參數見表3。
表3 PB型旋轉接頭技術參數
技術參數 介質壓力 MPa ≤1.5
溫 度 ℃ ≤180
轉 速 r/min 公稱尺寸:15~40mm ≤300
公稱尺寸:>40~80mm ≤150
公稱尺寸 mm 15~80
介 質 水、油、蒸汽、溫水、空氣
4.2.3 PY型:平面密封結構:殼體結構為有色金屬材料制成,典型結構型式見圖6和圖7,技術參數見表4。
表4 PY型旋轉接頭技術參數
技術參數 介質壓力 MPa ≤2
溫 度 ℃ ≤200
轉 速 r/min 公稱尺寸:8~25mm ≤1500
公稱尺寸:>25~50mm ≤1000
公稱尺寸:>25~80mm ≤800
公稱尺寸 mm 10、15、20、25、32、40、50、65、80
介 質 水、油、空氣
5 識別標志
5.1 旋轉接頭識別標志用數字(七位)加拉丁字母表示,表示方法應符合下列要求:
5.2 標記示例
2040020Q1G
第一位數字2表示雙向,第二位、第三位和第四位的三位數字040表示外管公制尺寸為40mm,第五位、第六位和第七位的三位數字020表示內管公稱尺寸為20mm,字母加腳標Q1表示單球密封面彈簧內裝式結構,G表示止轉、支掌結構吊掛式。
6 技術要求
6.1 材料要求
6.1.1 旋轉接頭的常用材料種類見表5。除表5所列材料外,亦可選用滿足使用要求的其他材料。
表5 常用旋轉接頭材料
密封環(huán)材料 輔助密封材料 彈性元件材料 其他部件材料
鎢鈷類硬質合金浸漬樹脂石墨浸漬金屬石墨鑄 鐵鑄 鋼金屬表面鍍鉻鉻鎳鋼碳化硅氧化鋁高硅鑄鐵填充聚四氟乙烯 氟 橡 膠聚四氟乙烯柔性石墨 碳素鋼合金鋼 灰 鑄 鐵可鍛鑄鐵鑄造銅合金
6.1.2 硬質合金、碳化硅、碳石墨密封環(huán)應分別符合ZB J22 003、JB/T 6374、ZB J22 017的有關規(guī)定。
6.1.3 橡膠圈、聚四氟乙烯密封件應符合JB/T 7757.2、ZB J22 022的有關規(guī)定,表面不得有劃傷、裂
紋、折痕等缺痕。
6.2 主要零部件要求
密封面的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:
a)密封面為平面密封面時,其平面度應符合GB/T 1184—1996中的2級精度要求;
b)密封面為平面密封面時,表面粗糙度Ra≤0.4μm;
c)密封面為球面密封面時,球面的表面粗糙度Ra≤0.8μm;
d)浮動間隔環(huán)密封面為球面時,表面粗糙度Ra≤0.8μm。
6.2.2 石墨環(huán)、填充聚四氟乙烯環(huán)及組裝的密封環(huán)要做水壓試驗。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.25倍,持續(xù)10min不應有滲漏。
6.2.3 彈簧座、傳動座的內孔公差為F9,表面粗糙度Ra≤3.2μm。
6.2.4 鑄件不應有鑄造缺陷。
6.2.5 螺紋收尾、肩距、退刀槽、倒角尺寸應符合GB 3的規(guī)定。
6.2.6 零件的未注形狀和位置公差按GB/T 1184—1996中C級規(guī)定。
6.2.7 裝配前應消除零件表面油漬、切屑等雜質,密封部位應特別清理干凈,嚴禁任何雜質進入密封面內。
6.2.8 產品外觀光潔平整,無凹、凸不平等缺陷;油漆應均勻、牢固;表面應進行防腐處理。
6.3 性能要求
6.3.1 泄漏量:
a)靜壓試驗:泄漏量不得大于1mL/h;
b)運轉試驗:泄漏量平均不得大于3mL/h。
超過第1章范圍的特殊工況,不受此限制。
6.3.2 磨損量:運轉100h,軟質密封環(huán)磨損量不大于0.02mm。
6.3.3 壽命:旋轉接頭使用期不得少于3000h,但旋轉接頭必須選型合理且安裝使用正確。對于超過第1章范圍的特殊工況,不受此限制。
7 試驗與檢驗方法
7.1 試驗方法
7.1.1 靜壓試驗
用壓力表測壓力,試驗壓力為最高工作壓力的1.25倍,并保壓10min,試驗介質用水或防銹水,試驗結果應符合6.3.1的規(guī)定。
7.1.2 運轉試驗
試驗介質為水或防銹水,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,轉速為設計轉速,運轉試驗結果應符合6.3要求。運轉時間:型式試驗100h,性能試驗5h。
7.1.3 用定值和變值量具有目測、手感檢驗其加工和裝配質量,檢驗結果應符合6.2的規(guī)定。
7.2 檢驗規(guī)則
7.2.1 旋轉接頭在制造廠經檢驗合格后,應附有合格證書方可出廠。
7.2.2 當有下列情況之一時,應進行型式試驗,并應按本標準規(guī)定逐條進行。
a)新產品或老產品轉廠生產的試制定型鑒定時;
b)正常生產后,當結構、材料、工藝有較大的變動,使產品性能改變時;
c)在倉庫存放一年后;
d)國家質量監(jiān)督機構進行質量監(jiān)督檢驗時。
7.2.3 檢驗數
以一次交貨為一批計,每批抽檢20%(但不得少于兩只);達不到本標準要求的項目加倍進行復驗。
本標準規(guī)定了機械密封結構的旋轉頭(以下簡稱旋轉接頭)的型式、參數、識別標志、技術要求、試驗與檢驗方法等內容。
本標準適用于單向或雙向的旋轉接頭及其類似的機械密封裝置,該裝置用于由固定管道向旋轉、擺或轉動一個角度的設備及管道連續(xù)無泄漏(或在規(guī)定的的泄漏范圍內)輸送流體;其工作參數為:介質壓力0~2MPa;溫度0~200℃;轉速不大于1500r/min;旋轉接頭公稱尺寸為15~80mm;主要應用于蒸汽、過熱水、熱水、水、油等流體介質。
2 引用標準
下列標準所包含的條文,通過在本標準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。本標準出版時,所示版本均為有效。所有標準都會被修訂,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最新版本的可能性。
GB3—79 螺紋收尾、肩距、退刀槽、倒角尺寸
GB/T 1184—1996 形狀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的規(guī)定
JB/T 6374—92 機械密封用碳化硅密封環(huán) 技術條件
JB/T 7757.2—95 機械密封用O形橡膠圈
ZB J22 003—88 機械密封用硬質合金密封環(huán)毛坯
ZB J22 017—89 機械密封用碳石墨密封環(huán) 技術條件
ZB J22 022—90 機械密封用填充聚四氟乙烯和聚四氟乙烯毛坯 技術條件
3 術語
3.1 單向旋轉接頭
僅具有將流體介質引入或輸出之一功能的旋轉接頭。
3.2 雙向旋轉接頭
同時具有將流體介質進入和引出功能的旋轉接頭.
3.3 雙向內管固定式旋轉接頭
旋轉接頭外管隨所配旋轉體同角速度轉動,內管固定不轉的雙向旋轉接頭。
3.4 雙向內管旋轉式旋轉接頭
旋轉接頭的內、外管同時隨旋轉體同角速度轉動的雙向旋轉接頭。
3.5 浮動間隔環(huán)
動、靜環(huán)之間,不隨動環(huán)同步轉動(或靜止)的密封環(huán)。
3.6 旋轉接頭公稱尺寸
與轉動設備或管道連接空心軸(對于單向旋轉接頭)、外管(對于雙向旋轉接頭)的公稱尺寸。
機械工業(yè)部 1998—03—19批準 1998—07—01實施
4 結構型式、技術參數
4.1 結構型式
旋轉接頭基本結構型式有球面密封面結構和平面密封面結構,分別用和Q和P表示。
旋轉接頭結構型式及代號見表1。
表1 旋轉接頭結構型式及代號
密封型式 代號 連接、支撐、止轉結構 代號
單球面密封,彈簧內裝式結構 Q1 空心軸(外管)法蘭連接 F
球面密封,彈簧內裝式結構 Q2 止轉、支撐結構吊掛式 G
球面密封,彈簧外裝式結構 QTW 雙導桿支撐、止轉結構 SG
平面密封,彈簧波紋管組合彈性元件結構 PB 雙球面密封殼內帶有滑動軸承(圓柱環(huán))結構 Y
平面密封,殼體為有色金屬材料,彈簧內裝式結構 PY 雙向內管旋轉式結構 X
注:彈簧內裝式為常用結構,不再用代號區(qū)別表示。
4.2 技術參數
4.2.1 Q型:球面密封結構,典型結構型式見圖1、圖2和圖3,技術參見數見表2。
表2 Q型旋轉接頭技術參數
技術參數 介質壓力 MPa ≤2
溫 度 ℃ ≤200
轉 速 r/min 公稱尺寸:15~40mm ≤300
公稱尺寸:>40~80mm ≤100
公稱尺寸 mm 15、20、25、32、40、50、65、80
介 質 蒸汽、過熱水、熱水
4.2.2 PB型:平面密封、彈簧波紋管組合彈性元件結構,典型結構型式見圖4和圖5,技術參數見表3。
表3 PB型旋轉接頭技術參數
技術參數 介質壓力 MPa ≤1.5
溫 度 ℃ ≤180
轉 速 r/min 公稱尺寸:15~40mm ≤300
公稱尺寸:>40~80mm ≤150
公稱尺寸 mm 15~80
介 質 水、油、蒸汽、溫水、空氣
4.2.3 PY型:平面密封結構:殼體結構為有色金屬材料制成,典型結構型式見圖6和圖7,技術參數見表4。
表4 PY型旋轉接頭技術參數
技術參數 介質壓力 MPa ≤2
溫 度 ℃ ≤200
轉 速 r/min 公稱尺寸:8~25mm ≤1500
公稱尺寸:>25~50mm ≤1000
公稱尺寸:>25~80mm ≤800
公稱尺寸 mm 10、15、20、25、32、40、50、65、80
介 質 水、油、空氣
5 識別標志
5.1 旋轉接頭識別標志用數字(七位)加拉丁字母表示,表示方法應符合下列要求:
5.2 標記示例
2040020Q1G
第一位數字2表示雙向,第二位、第三位和第四位的三位數字040表示外管公制尺寸為40mm,第五位、第六位和第七位的三位數字020表示內管公稱尺寸為20mm,字母加腳標Q1表示單球密封面彈簧內裝式結構,G表示止轉、支掌結構吊掛式。
6 技術要求
6.1 材料要求
6.1.1 旋轉接頭的常用材料種類見表5。除表5所列材料外,亦可選用滿足使用要求的其他材料。
表5 常用旋轉接頭材料
密封環(huán)材料 輔助密封材料 彈性元件材料 其他部件材料
鎢鈷類硬質合金浸漬樹脂石墨浸漬金屬石墨鑄 鐵鑄 鋼金屬表面鍍鉻鉻鎳鋼碳化硅氧化鋁高硅鑄鐵填充聚四氟乙烯 氟 橡 膠聚四氟乙烯柔性石墨 碳素鋼合金鋼 灰 鑄 鐵可鍛鑄鐵鑄造銅合金
6.1.2 硬質合金、碳化硅、碳石墨密封環(huán)應分別符合ZB J22 003、JB/T 6374、ZB J22 017的有關規(guī)定。
6.1.3 橡膠圈、聚四氟乙烯密封件應符合JB/T 7757.2、ZB J22 022的有關規(guī)定,表面不得有劃傷、裂
紋、折痕等缺痕。
6.2 主要零部件要求
密封面的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:
a)密封面為平面密封面時,其平面度應符合GB/T 1184—1996中的2級精度要求;
b)密封面為平面密封面時,表面粗糙度Ra≤0.4μm;
c)密封面為球面密封面時,球面的表面粗糙度Ra≤0.8μm;
d)浮動間隔環(huán)密封面為球面時,表面粗糙度Ra≤0.8μm。
6.2.2 石墨環(huán)、填充聚四氟乙烯環(huán)及組裝的密封環(huán)要做水壓試驗。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的1.25倍,持續(xù)10min不應有滲漏。
6.2.3 彈簧座、傳動座的內孔公差為F9,表面粗糙度Ra≤3.2μm。
6.2.4 鑄件不應有鑄造缺陷。
6.2.5 螺紋收尾、肩距、退刀槽、倒角尺寸應符合GB 3的規(guī)定。
6.2.6 零件的未注形狀和位置公差按GB/T 1184—1996中C級規(guī)定。
6.2.7 裝配前應消除零件表面油漬、切屑等雜質,密封部位應特別清理干凈,嚴禁任何雜質進入密封面內。
6.2.8 產品外觀光潔平整,無凹、凸不平等缺陷;油漆應均勻、牢固;表面應進行防腐處理。
6.3 性能要求
6.3.1 泄漏量:
a)靜壓試驗:泄漏量不得大于1mL/h;
b)運轉試驗:泄漏量平均不得大于3mL/h。
超過第1章范圍的特殊工況,不受此限制。
6.3.2 磨損量:運轉100h,軟質密封環(huán)磨損量不大于0.02mm。
6.3.3 壽命:旋轉接頭使用期不得少于3000h,但旋轉接頭必須選型合理且安裝使用正確。對于超過第1章范圍的特殊工況,不受此限制。
7 試驗與檢驗方法
7.1 試驗方法
7.1.1 靜壓試驗
用壓力表測壓力,試驗壓力為最高工作壓力的1.25倍,并保壓10min,試驗介質用水或防銹水,試驗結果應符合6.3.1的規(guī)定。
7.1.2 運轉試驗
試驗介質為水或防銹水,試驗壓力為設計壓力,轉速為設計轉速,運轉試驗結果應符合6.3要求。運轉時間:型式試驗100h,性能試驗5h。
7.1.3 用定值和變值量具有目測、手感檢驗其加工和裝配質量,檢驗結果應符合6.2的規(guī)定。
7.2 檢驗規(guī)則
7.2.1 旋轉接頭在制造廠經檢驗合格后,應附有合格證書方可出廠。
7.2.2 當有下列情況之一時,應進行型式試驗,并應按本標準規(guī)定逐條進行。
a)新產品或老產品轉廠生產的試制定型鑒定時;
b)正常生產后,當結構、材料、工藝有較大的變動,使產品性能改變時;
c)在倉庫存放一年后;
d)國家質量監(jiān)督機構進行質量監(jiān)督檢驗時。
7.2.3 檢驗數
以一次交貨為一批計,每批抽檢20%(但不得少于兩只);達不到本標準要求的項目加倍進行復驗。
這里已調用系統(tǒng)的信息評論模塊,無需修改!
這里已調用系統(tǒng)的評論列表模塊,無需修改!